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企業——中條山集團節能減排工作紀實
添加時間:2007-11-21 點擊量:16879
“十一五”規劃提出了2007年全國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堅持節約發展,建設節約型企業是一個企業實現穩健經營、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幾年,中條山集團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強化科學管理入手,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方位多途徑開展節約發展研究,向科學管理要效益、向科技創新要效益、向回收復用要效益,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萬元產值綜合能耗由2006年的0.73噸標煤,降低為0.58噸標煤,出礦電耗、選礦電耗、選礦回收率、復水利用率、銅冶煉綜合能耗、銅冶煉總回收率、銅精煉回收率、電解銅直流電耗、冶煉過程中硫的回收率等指標均已達到國家或行業標準,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節能減排、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科學決策 為節約發展奠基
近年來,中條山集團領導班子在總結建礦40多年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制定了以可持續發展為龍頭的資源、資本、開放、節約、科技、人才、文化七大發展戰略,確立了建設節約礦山、清潔礦山、文化礦山總體發展目標。
企業發展,文化先行。構建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得以健康發展的根基。在全面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活動中,職工成為企業文化活動的主體,職工積極投身于企業文化建設活動中,充分發揮礦山主人翁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全員共建節約型企業提供了重要保證。中條山集團把節約光榮、制止浪費納入到了企業“用最小的投入去獲得最大的價值”這一成本理念之中,并把“艱苦奮斗、節約自強”列入道德行為規范、工作行為規范和文明辦公、文明生產、文明生活“三區”建設標準,他們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注重在生產全過程的各個作業環節開源節流,挖潛增效,精打細算,努力做到高質量、低成本、低投入、高產出、高效率,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獲得最大回報。
通過開展卓有成效的企業文化建設活動,廣大職工牢固樹立節約光榮,杜絕浪費的良好道德風尚,營造出濃厚的群策群力降成本增效益氛圍,為全員共建節約型企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強化科學管理 向節能降耗要效益
隨著企業改革步伐的加快,大力發展以綜合利用為重點的循環經濟,建設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為標志的節約型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企業得以持續、健康、穩步地向前發展的關鍵所在。只有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才能使資源利用的高效率和節約型企業目標的實現達到統一。
為了切實加強對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降耗的領導,中條山集團成立了以主要領導負責的節能領導小組,建立了節能項目管理機制,制定了節能降耗指標、能源消耗考核辦法及遠景規劃,出臺了能源計量管理方案和審計方案,建立健全了科學的循環經濟考核評價體系,在集團內部形成了各分(子)公司、車間(隊、段)、專(兼)職能源管理人員組成的三級能源管理網絡,實行層層有監督、有責任區和責任者的良好運行檢查監督機制。同時,在集團所屬的礦山和冶煉等主體單位進行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OHSA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ISO10012測量管理體系認證,嚴格按體系要求規范運作,科學組織生產,全面推行標準化管理,為高質量、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安全生產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制度是基礎,執行是關鍵。為了充分發揮科學管理的切實有效性,依據“開發和節約并重,節約優先”的能源方針,中條山集團以技術創新為先導,節能降耗為核心,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構建資源節約長效機制,實現了節能降耗新突破。該集團在具體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加大對礦山通風系統和空壓系統的改造和治漏力度,合理安排用電負荷,均衡組織生產,認真做好避峰填谷工作,每年少支出電費128萬元。尤其是自06年開始,該集團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對公司所屬的12臺大功率風機、水泵等用電設備進行了變頻改造,僅此一項,每年就可節省電費780萬元。同時,他們將全公司三大礦山坑下主巷道和主要工業廠房3285組照明燈全部更換,統一采用綠色照明節能新燈具,在照度不變的情況下,使照明容量減少了63%。此外,為了提高余熱利用效率,2005年在北方銅業侯馬冶煉廠新建了裝機容量為2030KW余熱發電機組,使原排空的熱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年可創利380萬元,節能效果十分明顯。
依靠科技進步 向技術創新要效益
認真組織實施好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和資源綜合利用等重大關鍵技術的攻關力度,不斷研發引進具有先進環保特性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活動,是建設節約型企業的重要途徑。
中條山集團是一個具有50年發展歷史的老企業,對原有的設備和工藝進行更新改造已迫在眉睫。為此,該集團結合生產實際,圍繞節能降耗積極開展技術更新改造,開發高效節能工藝、技術,淘汰能耗高的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大力推廣具有先進環保特性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依靠科技創新,降低能耗,減少浪費。
早在十年前,中條山集團就與美國圣特-陽光公司合作,引進礦塊崩落法采礦技術,對目前我國非煤系統最大的地下開采礦山北方銅業銅礦峪礦進行技術改造,有效降低了采礦成本和能源消耗低,生產能力和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原礦電耗僅為6.5kWh/t,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自然崩落法技術與裝備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為了拓展冶煉能力,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中條山集團新興的銅冶煉企業——北方銅業侯馬冶煉廠,引進了目前世界上先進的奧斯麥特工藝科學組織生產,富氧頂吹浸沒槍熔池熔煉技術的使用,使熔煉能耗大大降低。由于近年來礦體資源逐漸萎縮,生產原料嚴重短缺,針對進口銅精礦粉成分復雜的實際,該廠技術人員不斷總結經驗,自主創新,有效地解決了進口原料成份復雜的困難;他們采用全封閉稀酸洗滌雙轉雙吸制酸工藝,引進加拿大、瑞典先進的技術和裝備,冶煉煙氣硫的回收率達到96%以上;今年,該公司又建成了工藝先進的貴金屬車間,使伴生金屬金、銀、硒等貴稀金屬得到了充分的綜合利用。一系列技術創新活動,使新工藝的生產能力遠遠超出了設計能力,企業的競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為了減少污染,中條山集團以新型干法旋窯新工藝對垣曲水泥廠實行易地改造,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立窯水泥生產線,水泥生產的電耗降到109KWh/噸以下。此外,該集團對垣曲冶煉廠進行了煙氣治理技術改造,使單位冶煉焦耗降低了150kg,硫的回收率也由原來的50%左右提高到96%,每年減少硫排放量16700噸,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發展循環經濟 向回收復用要效益
長期以來,中條山集團積極開展國家重點科研攻關項目“難采難選低品位銅礦地下溶浸工業試驗研究”(該項目200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并建成了年產2000噸的濕法煉銅廠,依托科技進步的濕法冶煉工藝,對已廢棄的50萬噸掘進廢石和幾百萬噸低品位難采難選氧化礦的銅資源進行了回收,累計生產陰極銅6000噸,實現利潤11909萬元。今年,北方銅業銅礦峪礦濕法煉銅廠成功實施了尾礦砂代替活性黏土處理第三項新技術,不僅提高了壓濾機的運行效率,而且為濕法煉銅產業走高效低耗的安全環保發展之路增添了新的動力。
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中條山集團首先將礦山每年排棄的8萬m3廢矸石加工成石子,作為礦山井巷工程砼支護骨料,年創產值84萬元,實現利潤30萬元,少占土地5000m2。其次,開展了冶煉水渣代替河砂用作建筑材料的研究和應用并取得成功,使冶煉水渣的利用率為100%,每年可創經濟效益730萬元,徹底解決了廢渣堆放對環境的污染,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第三,針對邊部礦體品位低無法實現大規模開采的情況,運用淺孔留礦法采礦工藝,回收邊部礦體,并對已結束出礦采場局部有利用價值的殘貧礦進行回收,近三年回收殘貧礦石986043噸,回收銅金屬3648噸。第四,對礦區內的多處水源進行整合改造,使工業用水實現了閉路循環。礦山采礦全部采用井下涌水和廢水,沉淀凈化后循環使用,使水資源的利用率100%。各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水全部回收,經沉淀凈化后用于選礦、冶煉和發電,復水利用率達96%,年節水創效達1572萬元。
節能降耗、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國家、社會和企業。中條山集團將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為目的,以技術更新、技術改造和加強管理為主要手段,以節電、節煤、節水為重點,開展全面、全員、全過程的節能行動,力爭在“十一五”末使集團的綜合能耗水平達到國內同行業的先進水平,為國家實現和諧、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新聞中心 李玫 供稿)
上一篇:暫無
下一篇:
技術創新體系